前言

昨日收到WhatsApp訊息,一位澳門公關美女邀請我為沙特阿拉伯的宣傳活動在Facebook發文,並詢問費用。由於對方頭像太漂亮,我一度以為是詐騙,後來證實是真。其實我並非取笑活動,而是自嘲自己仍有人嘗惜。但玩笑已開,令她為難,實在抱歉。再次強調該公關的確很漂亮。

香港公關的網紅(KOL、KOC)配對服務

現在政府提供多項基金配套,協助香港商界利用本地及內地的社交媒體平台及KOL、KOC 網紅進行宣傳,由數萬元起,提供不同面向的協助,例如建立品牌或產品宣傳。雖然這也是我的工作之一,但我仍想談談邀請網紅宣傳的現象。

十多年前我入行時,曾向大型公關公司、市場推廣公司的前輩學習如何與網紅KOL、KOC 合作。當時我只是個小小的部落客,亦只是兼職協助尋找網紅KOL、KOC 進行宣傳的小中介。儘管當時的前輩和我們這些小博客(Blogger) 一樣,都只是初步接觸網絡世界和新興的網紅,但他們根深蒂固的理念中,已展現出對宣傳工作的原則,與上文提及的真誠、不說謊、不欺騙、真實等理念一致。然而,不知為何經過十多年後的今天,網絡世界卻充斥著謊言、欺騙和不信任。

以前我們作為中介如何尋找網紅合作?首先,我們會了解客戶的公司品牌、歷史、處事手法,以及面對網絡負評時的態度和取向。在充分了解客戶和品牌後,再了解需推廣產品的功能、效果、優缺點,然後配對合適的網紅。理想的網紅KOL、KOC 需對品牌抱持好感,最好曾分享使用該品牌產品的經驗;其次是與品牌類型相符,才會間接建立聯繫。若網紅從未接觸或使用過該產品,我們不會邀請合作,因為網絡宣傳效果好壞參半,若選擇不當,會影響大眾對品牌的負面印象。我不清楚現在香港公關的做法為何?我現在的工作也不只是配對網紅這部份。我想表達的是,當年的公關公司和中介會精準地尋找有影響力的網紅、微網紅與品牌合作。

專業的台灣公關怎找網紅配對

在我協助餐飲及零售品牌發展品牌、推廣、宣傳工作的過程中,邀請網紅KOL、KOC 協助宣傳實屬基本工作。探討未來合作的可能性。近期因工作需要,我需要與台灣市場對接,我需尋找特定類型的網紅,作為宣傳支援。協助香港品牌進軍台灣市場,我自行設計網紅推廣策略及方案,再尋找當地網紅、公關或市場營銷公司協助。台灣方面的朋友非常熱心,提供了不同類型的網紅資料,其中特別之處在於,無論是台灣的微網紅、網紅、大咖、大V,或是其他類型,皆有涵蓋。

我發現像台灣公關這樣「仔細尋找合適網紅」的做法在香港現今網絡世界、網紅圈子中甚為罕見。為何如此?疫情前,香港網絡世界已存在亂象,尤其在餐飲業的食評文章方面。一般而言,網紅的影響力源於粉絲對其食評、口味、品味及為人的信任。因此,當網紅KOL、KOC 推薦餐廳時,粉絲相信其真心推薦,即使只是個人口味,亦願意嘗試。整個過程中充滿真誠和信譽,沒有謊言,這才是網紅力量的來源。

在我看來,真正高質素、有價值的網紅宣傳,應該就是像台灣這樣委託與網紅熟悉的公關公司負責。這些公司擁有與網紅長期合作、彼此了解的公關人員,更能有效地配對和管理網紅KOL、KOC ,才能將口碑營銷(word of mouth)的效用最大化。

網紅配對平台的演變及缺失

回到香港餐飲平台的網紅KOL、KOC 亂象,加上Instagram、Facebook、式微的網誌(Blog),以及新興的內地小紅書和抖音,香港餐飲零售消費的宣傳途徑已集中於這些社交媒體。目前主要透過幾個大型配對平台,利用科技進行搜尋和招募。例如,餐廳需要網紅試食,平台會向資料庫中相關的網紅發出邀請。然而,這種低端的招募方式,完全沒有考慮網紅是否適合餐廳品牌及食物,只是最基本的配對。一些功能較完善的平台,會更深入了解網紅KOL、KOC 的背景和喜好,使配對更準確。這種技術層面的改進雖然可取,但仍然存在一個重大缺陷,至今仍未得到解決。

那麼,香港網紅KOL、KOC 配對科技平台的缺失究竟是什麼呢?公關人員與網紅合作,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、認知和配合。公關需要了解網紅的性格,協調雙方的期望值,並將品牌價值和信息有效傳達。網紅理解後,再消化並透過自身渠道傳播品牌價值。而不是單純地試吃一碗麵、一碟菜,然後草草地表面地推薦(當然當然網紅自身也有責任誠實撰寫食評,否則便不值得信任)。這種冷冰冰、缺乏價值的推薦,雖然也能在市場上產生一定影響,但正正突顯了問題所在。

社會責任與反思

以我作為品牌公關顧問的經驗來看,香港出現了亂象,許多網紅KOL、KOC 可能受到客戶或中介的影響,被壓榨時間、成本和心力,其影響力被忽視,以低廉價格被誘導進行宣傳工作。網絡世界充斥著此類情況。儘管近年情況有所改善,但仍然不少。然而,這是整個行業過於依賴科技取代人為操作的最大缺失,正如我對AI取代人類工作,導致失業和貧窮的擔憂一樣,這是全球必須正視的重大問題。亂象的出現,品牌方有責任,中介有責任,網紅KOL、KOC 有責任,甚至政府也有責任。

為何政府有責任?因為政府放任這些謊言充斥香港。香港已回歸中國內地,但根據「五十年不變」的原則,中國內地和香港政府仍然各自管治。然而,中國內地政府早於一個月前已開始規管網絡欺騙行為,例如三隻羊集團的月餅事件,以及其他不計其數的案例,都受到中國政府部門的整頓。但香港卻未見相關反應,實在令人費解。香港自詡優秀、進步、精英薈萃,卻為何如此?即使經歷了SARS和兩年前的新冠肺炎疫情,這些對生命健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發生後,仍不好好反思人生意義,仍然只顧賺錢,賺錢,賺錢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